BIOLMN  Biotechnology 

莱美恩生物

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
来源: | 作者:莱美恩 | 发布时间: 2019-12-03 | 3404 次浏览 | 分享到:


慢性难愈性创面包括感染导致创面、压力性损伤(压疮)、糖尿病合并创面、外伤创面、烧伤创面、动脉性溃疡、静脉性溃疡和放射性皮肤溃疡等,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慢性创面已成为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皮肤、脂肪、肌肉组织的立体构架,既是人体避免意外伤害的物理防护,又负担着感觉和运动、代谢的多重功能。皮肤软组织损伤或缺损的修复,是医学中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课题,貌似表浅简单,实则复杂棘手,绝非是单纯通过换药、缝合或植皮即能封闭创面。对于一些糖尿病足、血管性溃疡、癌性溃疡等慢性难愈性创面来说,临床修复往往需要先进的诊疗理念、多学科协作及娴熟的外科技巧等综合手段,方能达到创面愈合。如何能做到从组织层次到功能保全的立体修复,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探索。

 




一、注意创面经清洗后的清洁度

1)减少创面分泌物及细菌数量。

2含有次氯酸、臭氧、二氧化氯的医用杀菌液体敷料冲洗创面,可氧化消毒并有效杀灭细菌。

3)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使创面湿润,有利于上皮细胞增殖。

4)对新生的肉芽组织无损伤,有利于创面的早期愈合或为手术植皮提供良好的局部条件。进行创面清洗已经成为临床常规。

 

二、合理清创,避免“过度”或“不彻底”

1)有效清除坏死组织以减少新生组织生长的障碍。

2)减轻部分严重感染情况下组织间严重水肿的高张力状态。

3)彻底开放脓腔,有利于充分引流。

4)减轻细菌负荷。

5)减少坏死组织分解及降解过程中毒素吸收。“过度”清创清除了具有潜在复活能力的间生态组织(包括血管、濒死的肌腱等),导致创面组织不必要的损失,使得创面进一步扩大。去除坏死组织不彻底的“不彻底”清创也是不可取的,判定组织无活力的标准是:切之不出血、 触之软如泥、夹之不收缩。

 

三、合理进行致病原因的检查诊断

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给予慢性难愈性创面有针对性的诊治:

1)多数慢性难愈性创面合并细菌感染,且易形成生物膜,使创面长时间停留在炎症阶段,加之细菌的大量繁殖及其分泌的毒性因子,阻滞愈合进程。临床上尚无判断创面是否已经形成生物膜的金标准,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分子生物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