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MN  Biotechnology 

莱美恩生物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及基本理论
来源: | 作者:莱美恩 | 发布时间: 2019-12-02 | 547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增生期(肉芽期


       此期开始于创伤后的第1周内,持续2~3周。此期的特征是血管形成和肉芽形成并开始上皮化。新生血管和血管化是肉芽组织生长的基础。肉芽组织的组成部分包括组织连接细胞、小血管和胶原。


(一) 新生血管和血管化

新生血管形成于伤口边缘完好无损的血管;

1. 血管的新生和重建:其过程为: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血管壁的内皮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伤口周围区域移动,通过细胞分裂形成血管芽,单个血管芽向另一个血管芽生长,两个血管芽沟通后形成血管通路,再进一步形成血管分支、血管网和毛细血管环。此过程又称毛细血管重建过程,完成整个过程约需1~4天。

2. 新生血管的作用:新生血管是保证伤口充分的血氧供应和营养的基础,没有血管的新生和重建,就不可能有肉芽的生长,伤口也就不能愈合。

3.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临床护理中应设法促进血管重建并保护新生的血管不受外界因素的损伤。特别需注意:新生毛细血管对机械张力的耐受性差,易破裂出血,临床在撕揭纱布敷料时可见伤口有新鲜点状出血或渗血。因此,此期伤口需要特别保护,保持局部处于湿润状态,可避免机械性损伤。

(二) 肉芽组织形成

“肉芽”一词由Theodor Billroth 于1985年提出,依据是其外表呈鲜红色、玻璃样透明的颗粒状。肉芽组织也被称为“暂时的、原始的组织或器官”。

1. 肉芽形成过程:新生血管的形成时间决定了新生肉芽填补伤口开始于伤后第4天,在新生血管形成时,每个肉芽都有相应的血管分支,并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环。最初由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在细胞处形成纤维,支撑肉芽组织。

2. 红色肉芽床:当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肉芽颗粒随时间增加而增多,形成鲜红色湿润有光泽的外表。肉芽组织填补伤口的基底床,可封闭伤口并作为上皮形成的“床”,若伤口内出现此类肉芽,称为“红色伤口或红色肉芽床”,提示愈合过程良好。

3. 肉芽生长不良:若肉芽组织有腐肉沉积或覆盖,外观苍白、疏松,则表明愈合过程停滞,肉芽生长不良。

4. 影响肉芽组织形成的因素:肉芽组织的形成程度与凝血及炎性反应的程度直接相关,包括在吞噬作用协助下机体自身的清创过程。任何影响凝血及炎性反应的因素都会影响伤口愈合,如创面不洁、温度过低(最适宜的温度是28~32℃)、血供不良等等。

(三) 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