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MN  Biotechnology 

莱美恩生物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过程及基本理论
来源: | 作者:莱美恩 | 发布时间: 2019-12-02 | 5479 次浏览 | 分享到:


3. 疼痛:神经末梢暴露和肿胀,大量炎性介质如缓激肽的刺激性引起伤口局部的疼痛,但缺血坏死所形成的伤口如压疮也可以无疼痛感。


(三) 吞噬作用和免疫应答

1.吞噬过程:皮肤组织损伤发生2~4h后,吞噬细胞开始移入伤口,吞噬伤口内的碎片、异物和微生物。其吞噬过程为:识别异物后,吞噬细胞向异物移动,然后粘附,伸出伪足将异物包裹、吞并,吞噬体与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最后将异物消化。

2.伤口的首次清洁:炎症初期阶段,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泌各种炎性介质即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在伤口中,同时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并释放蛋白水解酶,以清除细胞外基质中受损和失活的成分,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粘附分子,此过程称为伤口的首次清洁。白细胞的移行约持续3天,直到伤口“清洁”。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如果抗生素或消炎药使用过多,会影响伤口的自动清洁,容易导致伤口久治不愈。

3.脓液形成:炎症期若有感染发生,则白细胞持续移行,吞噬活动也随之加强,炎症期延长,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吞噬细胞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杀死细菌,因此伤口部位重复的氧供对免疫反应极为重要。根据此理论,在炎症反应期即伤后6天内给予伤口局部吹氧可增强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组织细胞碎片后会裂解,与被溶解的组织共同形成脓液,需要通过更换敷料和局部引流的方式清除出伤口。脓液淤积在伤口内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4.趋化作用:目前认为,如果缺乏功能性的巨噬细胞,伤口便不可能愈合。因为巨噬细胞不但有杀菌和“清洁”伤口作用,还有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理为:巨噬细胞受细菌毒素等趋化刺激物质吸引,并被中性粒细胞进一步活化,从血液中向伤口大量聚集,分泌促进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白介素-II、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多种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这些生长因子为多肽,吸引并促进细胞涌入伤口内部,刺激细胞增生,此作用称为“趋化作用”。 

5.细胞激酶的作用:细胞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全称为“细胞激酶”,对各种组织细胞有抑制和刺激两方面的作用,通过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来精确控制伤口的愈合。随着对伤口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巨噬细胞可产生许多细胞激酶,以溶解血块和细胞碎片,血块溶解后形成充满液体的空腔,使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可以长入。巨噬细胞还可释放许多生长因子促进新的血管再生,以恢复组织的血管结构,这是肉芽生长的基本条件。